非遗美食与预制菜的碰撞,美食文化的传承与预制菜的高质量发展
3月25日,由广东省人社厅、梅州市人民政府主办,梅州市人社局承办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“粤菜师傅”技能大赛暨粤菜产业文化交流活动如期举行。据悉,为进一步延展粤菜文化交流的广度,将粤菜、客家菜非遗美食文化、世界客都红色文化、绿色客都食材等内容作为本届大赛亮点呈现。
预制菜首次纳入竞赛项目
本届大赛为顺应粤菜产业发展新趋势,契合广东建设预制菜产业高地的需要,首次将预制菜以及地方非遗文化风味小吃纳入竞赛项目,并对预制菜进行了单独设置奖项。非遗美食与预制菜的碰撞,必将成为非遗美食文化的传承与预制菜的高质量发展。
非遗美食文化不只是食物本身
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,食文化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,而是一系列的制作工艺和社会活动。中华饮食文化,素以历史渊源悠远,流传地域广阔,食用人口众多,烹饪工艺卓绝,文化底蕴深厚而享誉世界。而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,食文化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,而是一系列的制作工艺和社会活动。
实现市场价值是非遗美食传承的根本
风味小吃、地方美食能够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,一方面因为它们源远流长、底蕴深厚、制作技艺有特色,另一方面因为它们至今依然活力四射,能紧跟时代脚步,满足人民生活生产的需要。非遗美食不同于其他领域,只有实现市场价值方能实现保护传承。
非遗美食与预制菜的碰撞
预制菜的生产有助于拓宽非遗美食的受众群体,扩宽销售渠道。将非遗美食制作成预制菜,可以将其标准化和规范化,保证非遗美食品质和口感的一致性,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和认可度。同时,非遗美食文化融入预制菜,使得预制菜在文化传承中拓宽与创新品类,预制菜产业发展也将迎来新高度。